日前,一张借款炒股的截图在社交平台疯狂流传。对此,多位用户评论表示:“当前消费信贷成本普遍跌破3%年化利率,加上申请便捷,正是拿来投入市场的‘好’时机。”
近期,沪深两市成交额接近3.5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吸引不少投资者入场。在股市行情热潮之下,贷款市场也在暗流涌动。先是贷款中介(专门协助借款人获取贷款的专业机构或个人)在朋友圈放出海报推荐借款者申请消费贷炒股,接着是社交平台上的KOL(关键意见领袖)开始谈论贷款炒股的问题。
有消息称,金融管理部门已对商业银行进行了窗口指导,要求金融机构高度重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投资者保护,强化内控和合规管理,严控加杠杆。《中国经营报》记者找到多家金融机构核实了解到,虽然没有收到相关信息,但是已经开始对资金流向展开更为严格的检查。
可以看到的是,本月广东河源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源农商银行”)、福建明溪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松溪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等多家机构也相继发布提示,提醒客户务必按照贷款合同约定用途使用信贷资金,不得将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楼市。
管理痛点普遍存在
通过了解,记者得知当前行业内对于贷款资金流向的监控能够采取的手段仍然有其局限性。
“一般银行最多也只能查三道(辗转三个账户),转四道一般是查不到的。比如A银行转到B银行,再到证券公司可以监控到。但是中间再辗转一个C银行,就会大大提高银行监控的难度。”有银行中层人士告诉记者。
一直以来,监管就明令禁止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
2006年,原银监会下发通知就银行信贷资金直接或间接进入股市进行风险警示,要求各银行严格禁止任何企业和个人挪用银行信贷资金直接或间接进入股市,对于挪用贷款买卖股票的行为,银行要采取必要的措施立即收回。
今年7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以下简称“上海监管局”)也对某持牌消费公司下发罚单。行政处罚信息显示,该消费金融公司因个人消费贷款贷前调查不尽职、个人消费贷款违规流入股市、消费者投诉渠道管理不尽职等,被罚145万元。
7月10日,上海监管局也披露了多张银行罚单,同行业有多家银行因涉及“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楼市”被罚。
同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天津监管局提示消费者,警惕过度负债风险,合理合规使用个人消费信用贷款。其指出,应坚持适度负债、理性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还款习惯,不要无节制地超前消费和过度负债。在不超出自身负担能力的基础上,合理发挥消费信贷产品的消费支持作用。不违规将消费分期、小额信贷等个人消费信用贷款用于理财、投资、购房、还贷等非消费领域,避免“以贷养贷”“以卡养卡”等违规行为。
河源农商银行10月公告称,根据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关于信贷资金的有关规定,信贷资金不得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不得用于股票、期货、金融衍生品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禁止的其他用途,如客户将信贷资金违规流向前述领域,一经发现,该行将提前收回贷款。请广大客户严格遵守国家监管部门的规定,规范使用信贷资金。
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从业者告诉记者,在当前资本市场大热的环境下,金融机构确实会更加注重内控与合规管理,比如增加电话回访、加大贷后用途凭证核查力度等方式来监控资金流向。
上述从业者介绍,目前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将有关严禁个人消费贷款违规流入股市的要求写入借款合同;加强合规宣传,特别是付款阶段进行合规提示;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风险识别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记者从金融机构获悉,目前对于信贷资金挪用至炒股用途一类的违反贷款协议的行为,行业内一贯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一旦发现贷款用途属于监管规定的禁止性用途,将会及时冻结其额度,并告知客户需提前终止合同。如客户未能按合同约定结清违规资金,业内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司法诉讼等措施维护合法权益。
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表示,一方面,股市和楼市走向较好的时候总有人想加大杠杆;另一方面,部分银行也存在贷后管理困难的情况,无法有效对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和管理。部分银行在业务发展过程中,过于注重贷款规模的扩张,对贷款质量和风险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是原因之一。
在王蓬博看来,低息消费贷款进入股市实际上是加杠杆的行为,一旦市场出现不利行情,亏损会因杠杆效应被放大。如果股价下跌,损失会远超使用自有资金的情况。
“对金融市场而言,明显会造成资金错配,放大资产泡沫,而且一旦股市出现问题,风险会迅速蔓延到金融机构,导致银行的不良贷款增加,资产质量下降。”王蓬博强调。
资深金融科技行业人士王诗强表示,除了本行账户能够监控资金流动外,目前应该没有很有效的措施。商业银行也只能在贷款时,要求客户承诺借款不能用于房贷首付、投资股市等。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表示,目前一般银行业与非银贷款机构采取的措施包括在贷款发放前,消费金融公司会对借款人的贷款用途进行严格审核,确保贷款资金用于个人消费而非投资股市。在贷款发放后,通过银行账户流水、交易凭证等方式,对贷款资金的流向进行跟踪和监测,一旦发现资金流向异常,如流入股市,将立即采取措施。
王蓬博也表示,银行应当做好贷款用途核实,建立健全的贷后资金监控体系,通过银行账户流水、交易凭证等方式,对贷款资金的流向进行跟踪和监测。一旦发现资金流向异常,如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股市等禁止性领域,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
不过,记者从多位金融机构内部从业者方面了解到,传统的贷后监管措施大同小异,包括电话回访和贷后用途凭证核查等。
科技手段崭露头角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难点仍有望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
王鹏表示,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与加强合作与信息共享是主要手段,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潜在的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王鹏介绍,当前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提高风险识别的效率和准确性。
“比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风险识别模型,对借款人的交易行为、资金流向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识别潜在的资金违规流入股市风险。”王鹏说。
但也有观点认为,通过所谓的智能贷后管理系统,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贷后管理的自动化和精细化,并不能发现所有问题。
对此,邮储银行(601658.SH)旗下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邮消费金融”)方面表示,其贷款用途管控贯穿贷款全生命周期。在客户申请贷款阶段,提醒贷款用途的相关要求;审批环节,对高风险贷款进行人工电核;放款环节,开展用途回访。此外,公司持续推进风险排查,强化案防、审计监督工作,加强客户信息保护等工作,从源头防范和化解风险。同时,不断健全完善规章制度,指导监督日常工作,全面提升自身合规经营能力。
中邮消费金融方面表示,公司高度重视内控与合规管理,根据监管要求,借助科技手段持续落实贷款资金用途的合规管控。前不久,公司正式推出了“阳光信贷年”活动,强化风险管控和合规经营,有效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王蓬博告诉记者,当前技术手段在实现全程透明可追踪方面大有可为。
“公司通过与外部平台合作,运用先进的金融科技产品服务辅助监测银行卡交易情况,加强业务协同,全面落实监管要求。同时,通过区块链及云计算技术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创新,显著提高金融交易的安全性与灵活性。”中邮消费金融有关负责人说道。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声明:本篇文章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只提供信息参考,涉及资金炒股投资,请慎重在做投资判断,据此操作盈亏自负、风险自担。
文章标题:股市火热:消费贷强化贷后管理
链接地址:http://www.xiaosayihui.com/gushi/202410123203890343.shtml
猜你喜欢:
- 多家A股公司披露股份转让公告!私募、牛散大举扫货 2024-09-12
- 8月份汽车出口大增 新能源汽车加速“出海” 2024-09-12
- 并购重组进入“活跃期” 沪深两市月内已披露8单重大资产重组计划 2024-09-12
- 周鸿祎:不打算买iPhone16了 华为Mate XT创新超过了苹果! 2024-09-12
- 网络安全周多领域“黑科技”涌现 细分赛道成网络安全企业“必争之地” 2024-09-12
- 200余项融合创新成果亮相服贸会 2024-09-12
- AIGC、VR、MR齐上阵沉浸体验“中轴线” 2024-09-12
- OTC中成药集采来了 感冒清热颗粒首当其冲 小型药企或承压 2024-09-12